為提高本科生學習與實踐能力,落實“五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模式,歷史文化學院于2017年7月和11月先后組織了兩次英談田野口述歷史與調查活動。為總結實踐經(jīng)驗,學院于2017年12月28日下午舉行了“英談田野調查與口述史研究”匯報會。
匯報會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由深入英談村開展口述史調查的八位同學進行具體匯報。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由首次調查的2015級四位同學進行匯報。蔡笑茹就田野調查的前期準備、中期采訪、后期資料整理等方面做了具體介紹;張利華深入闡述了三支四堂的分布狀況、建筑特點、家風家訓、紅色文化、民風、貿(mào)易情況;賈雪對田房契、賣身契、地畝冊、黨員信息鑒定表的搜集過程以及這些資料的具體內(nèi)容做了詳細匯報;劉景濤總結了首次田野調查的基本情況和經(jīng)驗。第二環(huán)節(jié)由第二批調查的2014級四位同學進行匯報。馬麗穎具體分析了路家家譜,并對路家長子長孫的一妻制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介紹;宋崢嶸介紹了英談三塊匾的形制與民間傳說、三匾與其文化內(nèi)涵以及三匾與其文化作用;豆瑟瑟從冀南銀行的遷移路線、選址及搬離英談、冀南幣的流通使用等方面對冀南銀行在英談的情況進行了具體匯報;王一凡從考古學的視野就英談的地理布局、風水、聚落結構以及英談的歷史起源進行了介紹,并且就如何保護古村落等方面對英談口述史調查工作進行了總結報告。
匯報結束后,李敏、李中慶、宋坤三位老師就八位同學的匯報分別從歷史學方法論、歷史資料辨別、歷史資料整理規(guī)范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副院長王向鵬總結了兩次田野調查的經(jīng)驗和教訓,并對帶隊教師和學生所開展的工作予以肯定。
近年來,歷史文化學院以實踐性為導向,探索課堂教學單一模式的延伸和突破,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田野與口述史調查活動,并逐步形成長效工作機制。田野口述史調查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生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對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